大贵族有任性的资格,只是一搞就私藏挪用三千以上的战马,过分了啊!
当然,不能排除老智家不缺马,用来组建骑兵的战马本来属于老智家。
吕武当然察觉到智朔对骑兵起了兴趣,甚至真的找善骑的人手在组建骑兵,没发现智朔侵犯阴氏的马鞍、马镫和马蹄铁的“专利”相关,选择了冷眼旁观。
以为能骑马就是骑兵?
吕武倒是想看看智朔到底都搞了什么成果出来,同意了智朔的出战请求。
交战结果对智朔来说很悲伤!
三千智氏的“骑兵”气势汹汹而出,一开始借着士气以及数量倒是压制了秦军骑兵,只是打着打着智氏“骑兵”却逐渐演变成被秦军骑兵摁在地上锤。
时间不是那么长的交锋下来,出战的三千智氏骑手没了将近一千,剩下的智氏骑手模样狼狈地依靠营寨远程部队的掩护撤了回来。
全程观战的吕武目测秦军骑兵折损了约两百多,并且发现秦军骑兵竟然开始在使用穿插战术。
吕武肯定看出秦人在刻意模样阴氏骑兵的战法,心想:“秦人善于学习是从先辈就有的品德?”
输了一场的智朔消停了下来。
吕武刻意地关注了一下,发现智朔非但没有因为输了一阵变得沮丧,相反这个小伙子用更多热情投入对骑兵的建设。
幸亏智朔没跑来向吕武要求引进马镫、马鞍和马蹄铁,要不……呵呵!
另外,马镫和马鞍因为显眼是人尽皆知,倒是马蹄铁这玩意暂时没有被人窥探。
第八天,晋军的辎重部队完成渡河。
吕武无视赢了一场变得有点自信的秦军骑兵,下令阴氏骑兵垫后,其余大军进行渡河作业。
在这一次西征中,阴氏骑兵的表现引起了秦国的关注,顺带让智氏有了发展骑兵的心思。
吕武对那些保持关注,要说有多么紧张则是未必。
如果骑兵真的那么好发展,好几个中原王朝就不会眼馋骑兵却没将骑兵建设起来。
想要发展骑兵离不开优良的战马,还需要掌握对优良马匹的可持续性培育,单单这点门槛就能将多数想发展骑兵的势力拦住。
想要培育优良战马不止需要马种,还需要地理位置合适的牧场,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钱也能搞到优秀的马种,关键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牧场。
智氏只看到了阴氏骑兵发威,不知道吕武为了发展骑兵付出多少。
老智家要是没搞明白骑兵到底怎么培养的话,势必会掉进一个无底的大坑。
另外,吕武从来没有想过要大肆发展骑兵,三年内数量达到一万就算够用,以后则是保证有足够的预备役兵源,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骑兵的数量。
事实上,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优秀的战马,要不然骑兵就只能承担起辅助作用,以其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资源去增加能骑马作战的骑兵,不如大力发展骑马步兵。
这个并不是在开玩笑,取决的是当代的实际需要。
诸夏现在玩的是战车与步兵的协同,以后世的观点认为骑兵必然取代战车是一件事实,然而却忘记需要一个过渡期,也忽略养骑兵不是谁都养得起这个事实。
凡事都有两面性,并且需要有一个横向对比。
吕武就知道历史上的秦军战车和步兵组合将匈奴摁在地上锤,到了汉初却是汉军的战车和步兵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。
同样的组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?只是匈奴人变聪明不跟汉军打阵地战,逼得汉帝国需要一支机动性不输给匈奴的骑兵部队而已。
换个说法,一样玩步兵怎么就能分出胜负?不就是双方在部队的使用上的不同,依靠统兵将领抵消敌军优势,降低己方劣势的存在感,再争取获得胜利的呗。
除非是双方硬实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要不决定战争的胜负,哪一次不是取决于双方统帅的智商?
以弱胜强的战例不多,却是真实存在的!
当然,人们会觉得听到得多,只是因为被反复拿出来吹,形成一种以弱胜强很普遍的错觉。
战争这种玩意,恃强凌弱才是王道!
吕武统率大军过了泾水,摆出一副无视秦军的姿态,大摇大摆地沿着之前行军的路线一路向东。
秦军并没有追击过泾水北岸,他们确认晋军真正离开,回国收拾烂摊子去了。
“今次不宜再攻‘大荔之戎’。”吕武一脸苦笑地对魏琦补了一句,说道:“攻秦收获过重,各家饱餐尤甚,军无战心不宜再战。”
魏琦其实不用吕武多说,老行伍哪能看不出军队的状态,爽朗地说道:“明岁再返便是。”
这是个好建议!
吕武琢磨着明年国内没征战任务的话,再招呼各家一块西征是个好主意。
干削弱秦国这种事情,阴氏不会缺乏兴趣,相反会一次次带上饱满的热情。
只要条件允许,肯定是一年去一次!
话说,报刺杀之仇这个理由,能不能用到将秦国灭掉为止?
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