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三百二十九章:思鲁认怂

第331章思鲁认怂

颜氏之儒最主要特点就是笃信笃行“克己复礼,天下归人。”和安贫乐道。所以,在

一中,提到过颜回之学是通过“坐忘”和“心斋”等修行方式来实践孔子的仁

德思想。

云;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”

用大白话来解释,就是:“忘却自己的形体,抛弃自己的耳目,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,与大道融通为一,这就叫坐忘。

有寓言说: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,孔子

叫他先做到“心斋”,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,而是精神上的斋戒。

回曰:“敢问心斋。”仲尼曰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;无听之以心而听

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”。

通俗的说,就是:摒除杂念,使心境虚静纯一,而明大道。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

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,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。

等到了汉初,黄老道学盛行的学术氛围,颜氏之儒于其他汉儒一样,认为儒学之

“道”并非纯粹的儒家之道,“道”是宇宙的最高法则,而经只是“道”体现。因此,颜

氏之儒和汉儒同样认为,权变可“反经”,但应“合道”——你可以对我,但你的话

要有道理。

一千多年来,颜氏后人谨遵颜回公的教诲,无论出仕与否都要积极宣扬孔子的仁德

思想,不要为了迎合君王的需要而忘却本心。

所以,当颜思鲁听儿子回来描述殷清风说“儒学只是“道”的一扇象耳、一条象

足。”,他并不反感。同时,他也很好奇殷清风的“道”是什么,有如何做到“透过表

象看穿其本质”的。

刚才殷清风说“格物致知”。如果是他来阐述的话,他会说:先知仁德,再去格物,

最后才会具有“治国平天下”的才能。若是只知仁德,就认为能“治国平天下”,则是

生意气,不切实际。

当然,他清楚殷清风毕竟年少又无名师指点,辩义时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。

但即使如此,他的言论也足够惊动世人,惊动儒学门徒。

若儒学门徒都能做到他说的那样,先格物再出仕,不但儒学典籍要增添新的注解,

儒学更能过道学和佛学,成为天下读人追求。

依照他的言论,那格物致知说起来很容易,其前提却是“不能读死和死读。”

他曾写出蒙学圣典、与,自然不会是读死之人。可

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?

“外孙曾在终南山下蜗居一载,最喜就是登高远望。某一日,雾霭漫山,让那时的

外孙有种错觉,仿佛远处那最熟悉的山岚不再是山。等风起雾散,那山还是山。

过了许多日,外孙在苦恼中经义时,突然想起那日在山上所见。”

颜思鲁等人心被吊起来了,他们联想到上次殷清风送来的,

里有许多的寓言故事。

寓言从春秋战国时代兴起,成为先秦时期学作品的一种重要体裁。大学问者往往

喜欢用寓言小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。如果不出意外,接下来,这少年要用观

山来比喻读了。

“典籍,是历代先贤们穷一生之所悟所得,作为后世人应该尊重他们的成就。但,

沧海桑田,很多字的字义字音都生了改变,甚至,一句话的断句不同都会产生不

同的解释。”

《点击报错,无需注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