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箱子后,一片耀眼的黄芒刺痛了师徒二人的眼睛,他们差点被闪瞎了眼。
“师父,这些都是我们的了?”吴中生兴奋地问道,他的声音充满了期待和喜悦。
老道微笑着点了点头:“没错,都是我们的。”
听到这句话,吴中生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,他欢快地叫喊道:“哦,都是咱们的!!!”
这个意外之喜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,他瞪大了眼睛,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金子,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。
“先拿出一锭黄金出去,试一下有没有毒。"看着要烧怠尽的火把,老道清醒的说道。
“好的,师父。"吴中生兴奋的答道,用旧衣服包住几锭黄金,跟在老道身后,借着火把余光向洞外走去。
来到洞外,太阳已经西斜,天边染上一抹金黄。爷俩在洞中待了将近四个小时,时间过得飞快。吴中生摸摸自己的肚子,发现它已经开始咕咕叫起来,这才意识到自己饿得厉害。
他打开空间戒指,从中取出中午剩下的饭菜。虽然这些饭菜已经凉了,但总比饿着肚子好。师徒二人坐下来,默默地享用着这顿简陋的晚餐。尽管食物并不丰盛,但他们也没有抱怨,只是安静地咀嚼着。
吴中生一边吃着饭,一边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。空间指环里储备的物资有些不适合山洞探查,还有帐篷也太小,夜晚山谷中蚊虫也太多,还得买两顶蚊帐以防蚊虫。
于是对师父说道:“师父,明天我去城里采购一番吧!空间里的东西好多都用不上,用的上的还没有。"
老道沉吟片刻说道:“嗯,去一趟也好,记着买两只活鸡,把金锭泡水里喂给鸡喝一下,检查一下金锭是不是有毒。"
"好嘞,师父你瞧好吧!我一定办的妥妥当当的。"
一夜无话,第二天一早,吴中生做好够师父吃一天的米饭,吃完饭后就赶紧出山回道观开车奔城里而去。
黄昏,吴中生回到山谷,兴奋的对老道说道:“师父,我用活鸡做试验了,喂完泡金锭的水后半天两只鸡都没事。这样看来金锭完全没毒。"
老道颔首说道:“没事就好,既然都准备好了,明天我们在探查山洞。"
吃完晚饭,支好吴中生买来的大号帐篷,吴中生放好床,还别说,山谷中很是凉爽,躲在蚊帐中,抵挡了蚊虫叮咬,师徒俩可是睡了一个好觉。
第二天一早,吴中生举着从机修厂找到的废旧油棉纱做成的火把,又和师父走进山洞。时间不长,就来到昨天爷俩发现黄金的地方。
老道拿起一锭黄金上下翻看,金绽呈现两面翘边,中间鼓起,标准的金元宝形状,但是没有任何落款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,不过以老道和吴中生的知识储备一至认定为明清两代。
金锭在明清时,明洪武金锭:长九点四厘米,两端宽五点八厘米,腰宽三点八厘米,重一千九百六拾四克。两头翘中间鼓的金锭,但是明朝金锭大都有款识,比如:一九七二年太原市黄陵村出土。
出于明晋王墓陵园内。锭面镌刻“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……”字样。金锭的出土纠正了以往中国黄金无大锭的说法。
清代金镇砖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,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,装饰味道也变得十分浓郁,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。
观此金绽无款无识,师徒二人判定此金锭为明民间所铸造。至于是谁藏宝于此处那是要进一步考量的事了。
老道也没有在此事上再有纠结。管它是谁的藏宝呢,这不都便宜了他们师徒吗?于是老道吩咐吴中生把装着黄金的箱子一一收入空间指环。
完成一切后师徒俩松了口气,但是疑问也还是不能释怀,到底么人藏到这里的呢?
看着光秃秃的地面,还有走到尽头的洞壁,老道说道:“中生,咱们向南面正看看吧!"
“嗯,走吧。"吴中生又四下打量下就要拔脚向南走去。不过刚迈岀脚步,就停了下来。
“等等师父,那里还有一个孔洞,里面有东西!"说完回身向洞壁走去。
原来吴中生刚才要迈步走开时用神识无意中又扫视了一下洞壁,没成想洞壁后面还有一个孔洞,里面还摞着不少这么大的箱子。
来到跟前,吴中生扭头招呼老道道:“师父这里还有东西,你快过来。"
闻听徒弟的召唤,老道转身向吴中生走来问道:“这里还有洞吗?"
“是的,师父,刚才要走时我无意间用神识扫过,发现这里也有一个洞,只是被封死了。"说着吴中生用手敲敲洞壁,说道:“就是这里。"
老道上前个仔细打量半天,终于被他发现端倪,这是一堵后砌的石墙,由于年代久远,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。
“中生,你看看把这墙拆掉,咱们进去瞅瞅。"老道吩咐道。
“好咧,师父,你就瞧好吧!"吴中生听到师父吩咐,沉腰坐马,手指有如鹰爪向早就观察好的墙壁缝隙插去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