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姿赶紧乘胜追击,放出正式的电影海报,还在《良友》上发布了独家的片场花絮照。
读者一看,原来这位叫“康乃馨”的新演员,银幕处女作居然直接挑战和自身年纪相距甚远的中年鸨母角色,而且扮相还有模有样的,这又增加了大众的好奇心。
在良好的开局之下,陈冬易亲自拍板,把首映的日子定在了新历元旦。
元旦本来是指旧历中的大年初一,但到了民国开始推行新历纪年,便把新历年的一月一日称作元旦。此外,政府还明令禁止过旧历年,所有的假期都要按照新历来安排。
所以,虽然老百姓依然偷偷过农历新年,但其实只有新历元旦期间,市民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出门消闲。
“这场面,满意吧?”陈冬易指着布置好的记者会现场,邀功一般地问着杜景堂。
《少年春梦》上映时,陈冬易按杜景堂的意思,不对苏傲雪有明显的偏袒举动,便遵循平常的行规,没有带着编剧一起站到镁光灯前。
结果,杜景堂非常不高兴,觉得这种行规狗屁不通,直言再不管人家是怎样的,总之,下回不许怠慢了苏傲雪。再加上,他已经公开了自己股东的身份,即便秉公办事,也难免有人说三道四的。所以,这次《欲海两道关》上映,干脆就让苏傲雪和赵广二人分坐陈冬易两侧,撑足了场面。
“我建议从这次开始,凡是凤姿出品的电影,都按照这个办法,以相同的地位对待编和导。”杜景堂盯着苏傲雪的台卡,满意地笑了笑,遂抬头正色道,“我可不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,才提这个建议的。我就问你一句,你是要大举提倡艺片呢,还是坚持拍摄大众化的电影?”
陈冬易不假思索道:“当然是大众化的电影,艺片那是纯烧钱。坦白讲,我没那个胸襟,在这种乱世之中还要做什么散财童子。”
杜景堂颔首道:“这就是了。我认为想做好大众化的电影,重中之重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。从观众的角度来看,具备美感的镜头是锦上添花,艺术的呈现是加分,这些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正餐。大部分人走进电影院,是想看一个完整的故事,在有限的时间里,获得感官上余韵绵长的享受。而不是花了钱、花了时间,还要以蒙昧者的低姿态,来接受所谓的艺术洗礼。”
陈冬易听罢似有所感,捏着下巴沉思。
杜景堂又问:“别说观众了,要是哪个导演满嘴酸话地来找你支持他的艺术理想,你恐怕也没耐心听人家说完吧?”
陈冬易慢慢点了点头,道:“你的话倒也有理。如果按满腹经纶的评论家的意思,恨不得取消所有通俗的市民电影。可是,市民电影始终是最能挣钱的。”
杜景堂深以为然,道:“你要是认可这一点,更该意识到编剧的重要性!至少,对你这样的商人来说,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掌控现场的导演。大众化的电影能不能挣钱,主要还得看故事能不能引人入胜。所以,我认为凤姿如果能摒弃陋习,形成尊重编剧的风气,对招贤纳才一定大有裨益。”
与此同时,影院化妆间里,演员们正忙着上妆。
首映已经开始了,按照陈冬易的事先策划,等放映结束的时候,演员们扮上片中角色的相,在亮灯的一刻,齐齐走向观众,一定会引起轰动的。
这主意也是杜景堂给的,他给陈冬易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,首映的反响对后期销票至关重要,但也不能始终被动地依赖影片质量,应该花心思引导大众的热议。放映后的互动就是很好的宣传,既给足了记者们写报道的素材,还能让当天走进电影院的其他观影者感受到这边的热闹,也许立刻就会掏钱买下一场的票了。
陈冬易觉得办法很好,也不是很费人力、财力的事,便安排人去做了。
其他人的妆都好办,只有康美新的复杂一些。
“经理准备了两版画报,分别是电影的海报,还有你们之前给杂志拍的写真像。”今日穿着西服的蔡逢春,一开始是对两位女主演在说,渐渐地他却偏向了康美新,“有你本人的形象在现场做对比,你又以剧中徐娘半老的形象出现,一定能造成轰动的!”
谢子兰一点没觉得受怠慢,反而挤眉弄眼地冲着苏傲雪偷笑。
“几时开始的?”
“拍戏的时候!你当时要是走一下神,也许早就发现了。”
苏傲雪上半身拧过去,再三再四地看着他二人。
其实,所谓年纪、相貌般不般配都是外人评说的,倒是回想起来,他们在片场表现出来的对影戏的态度很一致。两个人能不能走到一起,精神上的契合格外重要。
想着人家,自然也会联系到自己。苏傲雪觉得她和杜景堂,就是精神上先相合的。老早的时候,杜景堂在交际场中和谁都懒得说话,单愿意问她怎么看现代性。
那时的人,譬如江立权、江红梅那一对,如今想起来倒像是隔世的人了。而胡云九风流一世最后潦草收场,给老家的正太太丢下个一地鸡毛的烂摊子。倒是张翠兰,偶尔还能见上几面。
化妆台上有许多影戏单子,除了今天的重头戏《欲海两道关》,也有下礼拜首映的《十足春光》。
苏傲雪把单子举在手里,看的倒不是主角,而是角落里的小肖像。张翠兰之前提过的歌女角色,就出在这部《十足春光》里。她跟了赖贵真,接的戏台词一部比一部多,据说最近在拍的电影,已经是除女主角而外戏份最重的配角了。
这样的进取方式,似乎不是很洁身自好。但苏傲雪脑海里冒出了赵广在陈冬易面前的样子,觉得男子上进的方式也未必都是富有道德的。各人为了成功牺牲什么,那都是各人自己的选择,没必要听评掉泪、替古人担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