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过了好一会儿蔡邕像是才反应过来,回答道:“的确是昭姬亲入庖厨而做,此前我带着昭姬生活在吴地,箪食瓢饮,在于陋巷,难免被当地风俗影响,昭姬的饭菜中带了些吴地的风味,这大约就是殿下称赞的原因了。”
得亏是刘辩占了年纪小的便宜,蔡邕只以为他好奇,没想太多。
这一顿饭刘辩吃的很舒心。
饭后,刘辩向蔡邕问起:“有一件一定会发生的坏事,插手可能让事情变好,也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坏,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坏事依旧如期发生。如果是蔡师,会如何去选择呢?”
蔡邕听了刘辩这绕来绕去的话,认真地思考后答道:“我不知究竟是何事让殿下纠结,不如赠殿下一言,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内省不疚,刘辩记得,这是论语中的话,有人问孔子何为君子,孔子答不忧不惧。
“蔡师让我想到了一句话,曰‘仰不愧天,俯不愧人,内不愧心’。”
问心无愧即可。
想到这,刘辩向蔡邕告辞。
至于接下来的事,该干啥干啥。
刘辩决定先给自己放个短假。
这一年多以来,刘辩近乎于一直紧绷着,陡然放松下来,整個人都感觉轻松了不少。
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冷风,还是因为骤然从忙碌中抽身,继灵帝之后,刘辩也得了场小病。
听到消息的蔡邕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家饭菜的问题。
得亏是太医诊治之后,得出了结论,确认了和饮食无关。
气血不足,思虑过度……
简而言之,就是想太多、做太多,累的。
突然放松之后,身体上的压力集中表现出来。
总体而言,并无大碍。
只需静养几日便可。
期间何皇后一直贴身照顾。
灵帝尚未康复,也拖着病体过来探望了一次。
唯一让刘辩意外的是,永乐宫的董太后人虽没到,却遣人送来了象征性的补品和刘协的问候。
某次刘辩醒来,却见何皇后红着眼眶,说道:“辩儿以后若有事,不必憋在心里,尽可以跟阿母说。就算阿母帮不上忙,也可以去找你的两个舅舅,你两个舅舅要是不肯帮你,尽管跟阿母说!”
“好,我记着了。”刘辩声音有些嘶哑。
病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一天之后,刘辩已经恢复过来,再度生龙活虎起来。但何皇后仍不放心,依旧让他老老实实地在榻上躺着修养。
左右无事的刘辩突然奇想,告诉何皇后他想要吃蔡邕家的菜羹。
倒不是刘辩馋那一口菜……
好吧,刘辩承认,他对传说中才压卓君、留下的作品还影响了曹植和杜甫五言诗风格的蔡琰很是好奇。
对于这个小小要求何皇后自不会拒绝。
事实上,如果不是蔡琰的父亲是蔡邕这个当世有名的儒者、还是刘辩的老师,以何皇后的作风,能做出这些菜肴的蔡琰此时应当已经在皇宫之中了。
不过,何皇后也因此注意到了,原来教授自家儿子课业的蔡邕还有个十分有才华的女儿。